运城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
(2025年5月28日)
1-4月份,运城市上下紧扣“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有力有效稳增长、扩内需、促转型,不断激发区域内生动力。随着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举措持续发力显效,全市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进位明显,呈现出:投资领跑、工业加速、消费升温,供需两端同向发力的运行特点。
一、工业生产提速增效,重点行业支撑稳固
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
从门类看,全市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8%。
从行业看,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8.6%。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7.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4.6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8倍,金属制品业增长3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9%,以上9个行业共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3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看,全市传统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0%,非传统行业增长8.2%。传统行业快于非传统行业增速8.8个百分点。
从产品产量看,全市重点监测的26种工业产品中有18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9.2%。其中,纱产量同比增长106.4%,钢材增长27.2%,铝合金增长25.9%,饮料增长22.7%。
二、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五大门类增势良好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4亿元,同比下降9.7%。从行业看,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0.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33.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5.4%,以上五个行业共上拉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9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三次产业协同发力
1-4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4亿元,同比增长15.4%。
分专业看,全市项目投资完成218.3亿元,同比增长19.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1.0亿元,增长1.7%。
从投资构成看,全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203.9亿元,同比增长25.9%;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43.5亿元,下降1.6%;其他费用投资22.0亿元,下降19.5%。
分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4.4亿元,同比增长48.8%;第二产业投资107.6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7.3亿元,增长12.6%。
从行业看,全市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38.1亿元,同比增长52.7%;采矿业投资完成6.7亿元,下降25.0%;制造业投资完成58.1亿元,增长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42.8亿元,增长32.1%。
分领域看,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83.5亿元,同比增长20.7%;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2.1亿元,增长7.1%;工业投资完成107.6亿元,增长10.6%。
四、消费回升步伐加快,以旧换新成效显现
1-4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2.6亿元,同比增长13.7%。
从经营所在地看,全市限额以上城镇消费113.2亿元,同比增长12.6%;乡村消费9.4亿元,增长29.3%。
从消费形态看,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117.4亿元,同比增长13.9%;餐饮收入5.2亿元,增长9.7%。
从商品类别看,全市限额以上单位22种商品类别中,14种商品零售额呈现增长,增长面为63.6%。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1.1%,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8%,日用品类增长99.8%,粮油食品类增长26.9%,饮料类增长11.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倍,通讯器材类增长86.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9.4%,金银珠宝类增长21.0%。
从消费新方式看,全市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6.9%,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99.0%,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73.4%,智能手机增长86.0%,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1.8倍。
文旅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根据旅游部门数据显示,1-4月份,全市重点监测的8家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共331.75万人次,同比增长32.1%;实现门票收入3583.49万元,增长41.7%;实现经营收入8360.38万元,增长26.5%。
五、经济运行环境整体稳定,金融支撑稳固有力
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635.7亿元,比年初增加236.3亿元,增长5.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73.7亿元,比年初增加163.8亿元,增长6.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数据显示,1-4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4%,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分类别看,八大类指数“三涨四降一持平”,其中居住价格同比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9%;衣着价格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9%,交通和通信下降3.4%,医疗保健下降0.1%;食品烟酒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4月当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民生支出占比超八成。根据财政部门数据显示,1-4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6亿元,同比下降15.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4.4亿元,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3个百分点。其中,民生支出124.4亿元,下降7.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6%。
六、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投资新动能增势强劲
工业新动能增势良好。1-4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4%。网络零售保持高速增长。1-4月份,全市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57.3%。投资新动能增势强劲。1-4月份,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4.9亿元,同比增长59.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完成9.0亿元,增长40.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完成5.9亿元,增长99.5%。
总的来看,1-4月份全市经济稳定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仍趋复杂,重点领域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更好地统筹消费和投资,全方位扩大内需,瞄准战新产业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上半年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双过半”打牢坚实基础。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
(3)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等行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 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 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等行业。
(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口径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全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6)全市重点监测的8家旅游景区是指:关帝庙、岚山根、神潭大峡谷、普救寺、鹳雀楼、大梯子崖景区、李家大院、永乐宫。
(7)由于财务报表时间滞后于生产报表,因此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相关财务指标为错月数。
(8)资料来源:财政数据来自运城市财政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旅游数据来自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用电量数据来自运城供电公司;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进出口数据来自运城市商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运城市统计局。
(9)按照国家统计制度相关规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不得对外发布,仅作为内部参考使用。
(10)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