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读


山西省统计局局长 张晓东


2021年,是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高举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最新发布的《山西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展现了一年来全省人民拼搏奋进取得的新成就,生动谱写社会各界接续奋斗开启新篇章。

、全省经济持续恢复,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90.16亿元继2011年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后,首次迈上“两万亿”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821元继2020年突破5万元后,2021年迈上6万元新台阶,2021年平均汇率计算10047美元达到1万美元。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年增长8.1%,实现快速增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产量1421.2万吨,为历史第二产年。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32.3%。工业生产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其中制造业增长17.5%,带动作用明显。服务业实现新突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90.16亿元首次迈上1万亿新台阶增长8.3%

三大需求加快恢复。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上年增长8.7%。市场消费明显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47.3亿元,增长14.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505.9亿元,增长17.6%。对外开放增质升。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30.3亿元,首次突破两千亿元关口。全年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7.0亿美元,增长0.6%。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3.0公里。邮电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0.2%,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3.6%年末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00万户全省宽带接入用户1350.4万户,增长7.9%。

、新兴动能蓄势成长,高端产业引领转型

经济新动能茁壮成长。工业新动能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上年增长34.2%装备制造业增长24.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5%均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新能源汽车、手机新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持续发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4.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3%,均明显快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力推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

新兴业态加速发展。线上消费表现亮眼。全年网上零售额完成8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在传统零售业态经营总体趋缓的背景下,网络消费快速增长成为稳增长、保就业、促消费的重要力量,同时带动快递业务规模快速壮大。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快递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0.0%、26.9%。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发展质效全面改善

市场主体显著增加。启动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活动市场主体培育步伐不断加快。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1.4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315.6万户,比上年增加32.1万户

企业效益创历史新高。受益于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煤炭、钢材等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企业收入和利润高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396.2亿元,比上年增长49.3%;实现利润总额2949.9亿元增长2.0倍;营业收入利润率9.1%提高4.5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协同发力财政收入规模首次突破2800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4.6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3.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094.7亿元增长28.8%。金融信贷支撑有力。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上年末增长11.7%,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四、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安全发展持续加强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加快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空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PM2.5平均浓度39μg/m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河、海河流域山西段94个断面中,达到Ⅲ类以上(包括Ⅰ、Ⅱ、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72.3%,提高1.6个百分点;黄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

生态保护继续加强。深入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加固。2020年年末森林面积36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3.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安全发展不断夯实。能源保供力度加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19316.2万吨,比上年增长10.5%;全社会发电量3842.6亿千瓦小时,增长13.2%。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2%、9.3%。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09,下降0.014。

民生保障稳步增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26元,比上年增长8.8%。从常住地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33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8元,增长10.3%。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大项收入全面增长,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就业形势总体向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失业现象持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为50.6万人、52.2万人,均较上年有所提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参保人数增加。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1015.3万人731.6万人504.5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71.1万人15.2万人35.1万人社会帮扶力度加大。全年23.8万人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3.7亿元。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幸福生活可期可盼

教育科技全面发展。各类教育同步发展。年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47%比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89.1万人增加4.9万人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全年专利授权量37379件,增长36.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915件,增长31.1%。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服务持续提升。年末共有文化馆130个,文化站1350个,公共图书馆128个,各类图书4051种、7744.0万册。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年末共有体育场地112588个,比上年末增加3812个;全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290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00项。

医疗卫生力量显著增强。年末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2.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5万张、1.4万人。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年末,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38例,累计死亡0人。

2022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向新的征程,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国内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稳定恢复和转型升级态势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没有变。做好今年工作,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穿经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