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顾这一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多重不利因素交织叠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方位转型不断深化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迈出坚实步伐。最新发布的《山西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记录了一年来全体三晋儿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现了全省上下在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中奋发作为取得的新成绩。

一、这一年,我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的基础更牢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推动经济回升向好40条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全省经济在固本培元中加快恢复,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0%;两年平均增长4.7%,快于全国0.6个百分点,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三次产业稳中有升全省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给充足,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肉蛋奶总产量达428.2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8.3%。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其中煤与非煤分别增长3.6%、6.2%。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服务需求加快释放,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0%,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4.9%,金融业增长6.0%。

能源保障坚实有力。充分发挥我省在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国之大者”重要作用,原煤产量在连续两年每年增产1亿多吨的基础上,再增产5743万吨,达到13.78亿吨,占比达到全国总产量的30%,增量、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以长协价保供24个省份电煤6.2亿吨。规上发电量4376.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6%,23个省份输送了1576.0亿千瓦时电力;规上非常规天然气产量145.9亿立方米,增长9.6%,除自用外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地区用能需求。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7万公里,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07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187.6公里,增加318.6公里大力推进以5G基站、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基础新底座、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达32.9万个,其中5G基站9.3万个,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年末5G移动电话用户2047.6万户,比上年增加633.6万户

二、这一年,我们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的动能更强

新兴动能蓄势成长。全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梯度培育特色专业镇,新增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8个省级重点专业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9%,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2.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65.6%。新产品中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增长4.0,光伏电池增长21.0互联网相关行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7%,快递业营业收入增长22.2网上零售额增长22.1

能源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作为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省全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在纵深推进能源革命进程中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9%,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十四五”时期累计降幅位居全国前列。全年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855.5亿千瓦时,增长18.5。有序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年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5.8%。

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全省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开展经营主体提升年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年末经营主体总数达430.4万户,比上年增长8.2%;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83.9万户,新增“四上”企业3693户。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出台扩大对外开放“1+N”政策体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8亿美元,增长55.4%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5.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2.3%,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持续深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55家,比上年增加239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392家,增加279家。发明专利授权量6557件,比上年增长30.5%。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增加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增加42家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增15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

三、这一年,我们加力办好民生实事,“暖”的底色更足

就业收入总体稳定。全省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9万人比上年多增2.6万人,超额完成45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随着就业形势不断改善、服务业较快恢复,居民收入水平恢复性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4元,增长6.0;从城乡看,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提高1795元、1354元;收入构成看,四大项收入全面增长,城乡工资性收入分别增长5.1%、8.3%,城乡经营净收入分别增长2.6%、9.6%

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共同繁荣。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97%,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2.34,比上年缩小0.08。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39元,与全省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全省不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在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3988.1亿元,比上年增长6.0%。随着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全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加2601元、1593元;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26.6%,低于全国3.2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三晋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全部完成,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7μg/m3改善幅度排全国第2位;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6.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3.6%,黄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全年完成造林304.5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占比66.7%,人工造林规模连续3年排全国第1位。

四、这一年,我们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优”的态势更好

民生兜底保障加强。全省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社会保障参保人数稳步增加。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6.3万人14.4万人21.9万人社会帮扶持续开展,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16.0万人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3亿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比上年增加0.2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研究生在校生人数比上年增加0.5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增加1.7万人加快健康山西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增加0.4万张、1.3万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发展,年末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分别有1291299127,体育场地、体育场地面积分别增加5193个、274.5万平方米。

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174.3千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7.1千公顷,超额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任务。持续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1478.1万吨,平均亩产311.7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力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数比上年下降9.9%,死亡人数下降8.9%。

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减弱、大宗工业产品价格明显下行的背景下实现的,实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在于全省人民的团结拼搏、共同奋斗。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省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